根据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》、《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》、《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》和国家有关规定,使学校体育工作切实做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谐发展,丰富校园生活,让每一个学生感受运动的快乐,体验运动的乐趣,南京一中特制定体育活动实施方案。
一、引导思想
学校大课间活动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,让学生每天能有体育锻炼时间,增强学生的体质,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,让学生们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充分的锻炼,让学生们走到阳光下,以阳光作伴,以操场为舞,在阳光的沐浴下,释放压力,尽情的享受生活、享受快乐。“阳光体育”给学生们带来了运动的快乐,让他们能够在运动中找到自信、强健体魄。同时以大课间为辐射点,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,体现良好的校风,校纪和学生的精神面貌,带动校园学问的建设,打造一中特色。
二、活动目标
(一)开展大课间活动,改革学校大课间内容,优化大课间的时间、空间、形式、内容和结构,使学生乐于参与,主动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。
(二)通过大课间活动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,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,确保“健康第一”落在实处。在大课间活动中,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项目,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。
(三)通过大课间活动,促使师生间、学生间的和谐关系,提高学生的合作、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。进一步丰富、优化校园学问生活,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、校风、学风。
三、大课间活动原则
(一)教育性原则。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意志品质、团队精神的教育,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。
(二)全员参与原则。师生全员参与,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。
(三)安全第一原则。做好场地、器材管理,落实行政值周、班主任、相关教师职责,强化活动过程管理,制定安全预案,全方位贯彻“安全第一”原则。
(四)因地制宜原则。根据我校场地小,在校学生多,人均占地不足的特点,寻找适合我校具体情况的活动方式和内容。
(五)科学性原则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,我校从实际出发,已全面落实教育计划,不增加血液负担为前提,合理地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。
四、内容设置
(一)常规活动:晨跑、两操、课外锻炼
(二)单项竞赛:慈善行走、阳光公益跑、篮球、排球、乒乓球、羽毛球、健美操、跳长绳、拔河比赛、广播操、踢毽子等
(三)大型竞赛:运动会、嘉年华
(四)运动队训练(排球队、健美操队、龙舟队等)
(五)体质健康标准实行
(六)社团(篮球、排球、武术、街舞、舞蹈等)
(七)校本课程(篮球、乒乓球、羽毛球等)
五、时间安排
每个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约为80分钟。具体活动内容为:
(一)每天9:00-9:30课间广播操、跑操。
(二)每天10:20-10:25和14:20-14:25各做一次眼保健操,共10分钟
(三)每周课间集体活动30分钟(安排在中午)
(四)每天16:10-18:30运动队训练
(五)每天16:05-16:45体锻课。
(六)每周四(16:10-17:35)社团、校本课程活动。
六、组织与管理
(一)领导小组
组 长:尤小平
副组长:芮玉贵、叶红
组 员:教务处、学工处、总务处、年级组长、体育组及班主任
(二)具体分工
1.校长室:宏观调控,并随时督查。
2.教务处、体育组:制定具体实施方案。
3.学工处:负责宣传发动。良好的体育活动的氛围。负责检查、评比。制定安全预案,会同医务室做好预防和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。
4.总务处:做好后勤保障工作。
5.年级组长:负责各类人员出勤情况考勤,巡视各班级活动情况,进行安全的督促与检查。
6.班主任
(1)按时带领本班学生到指定地点集合,检查出勤情况。
(2)安排学生将自备器材带到活动场地,自己或安排学生去器材室借规定的器材。
(3)做好学生思想工作,提出严格要求。在整个活动中,班主任带领、督促学生认真参加好活动课。
(4)及时向年级组长汇报学生出勤情况,及时、如数的借还器材。
(5)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,监控本班学生的安全活动行为。
7.体育教师
(1)体育课外活动的引导工作由相关年级的体育教师负责,体育教师按时间提前5分钟到达活动场地。
(2)组织、引导、帮助体育委员带领本班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和素质练习。
(3)巡回引导学生进行各类体育锻炼。
(4)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,检查、控制不安全行为。
(5)督促班级归还体育器材,检查归还情况。
8.体育委员
(1)负责活动前、后集中本班学生并考勤。
(2)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,带领学生在指定地点进行准备活动和身体素质练习。
(3)协助班主任负责归还运动器材。
(4)及时和班主任、体育教师、年级组长联系,反映本班活动情况。
9.器材保管员
(1)提前10分钟到达器材室,分发器材。
(2)学生活动期间帮助维护器材。
(3)活动结束帮助清点、收还器材。
(三)活动程序
1.大课间要求
(1)下课铃后马上到指定地点集合。
(2)体育教师整队,组织跑操(或做操)。
(3)值班领导点评,体育教师组织退场。
2.跑操形式
(1)各年级跑操地点及方式
①高一用篮球场场地,四路纵队沿着跑道内沿逆时针跑动;
②高二用外侧5、6两道,四路纵队逆时针跑动;
③高三用内侧1、2两道,四路纵队顺时针跑动;
(2)进 场
①各班按照课间操进场要求,跑步有序进场;
②各班体委根据站位和跑步方向决定排头在前或是排尾在前,跑步到达指定地点。
(3)跑 操
①音乐响起后,全校学生统一脚步(左、右、左)沿跑道整齐跑动;
②体委在队伍前面,举着本班班旗,与前面班级保持固定间距,带领本班跑进;
③如有班主任参与跑步,班主任可在队伍的侧面跑步。
3.下午活动
(1)各班在指定地点集中,由班主任或体育委员组织准备活动。内容可以是慢跑步,也可以是准备操。
(2)各班班主任或体育委员分配活动器材,并指定专人负责,分场地开展活动。
(3)活动结束前听体育教师哨声集中,收还器材,班主任或体育委员。
七、场地、器材安排
(一)器材分配:
1.每班配备长跳绳一根、短跳绳5根,班级保管。
2.每班篮球一只、乒乓球两付、羽毛球两付、排球四个。(班主任去体育器材室借用,下课时及时归还),若器材不够,可自带器材。
(二)场地分配:
1.篮球场按班级序号对应篮球架场地活动。
2.跳绳在田径场跑道或教室间空地开展活动。
3.排球、乒乓球、羽毛球在固定场地活动。
八、安全要求
(一)爱护学校场地器材设备,如有器材损坏,班级按实物赔偿。
(二)在其它他体育器械区活动的同学要注意自身安全,活动中注意谦让。任何活动都作为锻炼的手段,不提倡过分剧烈的运动,不得有于中学生身体素质与能力不相适应的危险行为,注意人生安全。
(三)随时注意器材设备的安全状况,发现问题及时向班主任、体育教师、年级组长反应。
(四)如遇伤害事故,年级组协调、双方协商解决。
九、大课间学生自主管理制度
学生处、团委、体育组对学生会干部进行集中培训、明确分工,责任到人,每天两次集中检查,检查结果及时上报体育组老师,使之与各班量化管理成绩相挂钩。
(一)学生会干部检查人员要求:
1.严格按照学生处、团委、体育组老师的要求按时到制定位置执勤;
2.严格挂牌上岗制度,穿校服,文明值勤;
3.检查人员不允许三两结伴、交头接耳;
4.跑操时候检查人员跟班跑操,做操时站在检查班级背后,做到表率作用;
5.每学期结束将进行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,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学予以表彰;
6.对于工作不负责的学生干部、或者接到同学或老师对学生干部的投诉的,一经查出,将严肃批评教育,执意不改者,解雇出学生干部队伍。
(二)学生会干部检查人员职责:
1.检查统计每班参加课间操人数;
2.检查各年级各班在班的人数;
3.检查在公共区域没有参加课间操的年级、班级人数;
4.管理病假同学,并统计请假条(包括长期请假和临时假条);
5.统计班主任到岗情况;
6.配合体育组老师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;
7.做好相关的数据统计与汇总。
十、社会监督电话:025-68187273
南京一中体育组
2020年8月
|